遵义会议确立谁的领导地位?--毛泽东还是张闻天
张闻天(1900-1976),江苏省南汇县(今属上海)人,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,著有《张闻天选集》。
经历
- 19年参加五四运动
- 25年加入党
- 33年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
- 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中共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
- 34年10月长征并于途中出席遵义会议
- 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起草会议决议,阐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
- 35年1月到37年12月张是代替博古位置的党中央总书记,也是实际工作中负总责的人
- 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
- 59年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成员,文革受迫害
- 76年7月1日含冤病逝
- 76年10月6日,华国锋、叶剑英、李先念等粉碎四人帮
- 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史
- 79年8月追悼
PS:59年在庐山会议上,因支持彭德怀的正确意见,受到错误的批判,被打成“彭、张、黄、周反党集团”的骨干成员。
延安整风时,党这样说:遵义会议确定了毛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。把它写进了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,从此成为历史定论。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《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对此定论又强调和重申。
其实在遵义会议时,毛连中央领导核心都没进入,只是恩来同志的一个“秘书”。在会上经张(全/党统帅)和王稼祥提议,才把毛推上政治局常委。
在35年-37年是张的顶盛时期,也是党和红军的重要过渡期,红军(抗日战争爆发后,同国民党合作,中央红军也称红一方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,简称八路军;赣、闽、浙、湘、鄂等13个省的红军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,简称新四军)处于极分散的时期,连党中央都谈不上对全国红军的领导,更不能谈毛对红军的领导了。张负责主持中央日常工作,对党实现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,跟毛有毛线关系。
- 红四方面军在北上到达陕北会师前就一直不服从指挥
- 二、六军团有八个月反而受张国焘(闹独立)节制
- 中央苏区留守的红军不久就同中央失掉联系
- 长征到达哈达铺,中央才了解到陕北红军活动的情况
这期间担任党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,由于对当时的军事指挥不大信任,遂提议并经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毛泽东任前敌总指挥,也是以中革军委朱(德)周(恩来)王(稼祥)的命令行之。即委托朱德同志为前敌司令员,毛泽东同志为前敌政治委员,还明确周恩来(全军统帅)仍是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。
毛的雄起是在1938年后。
1931年-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
地点:中国
侵华罪犯:东条英机,土肥原贤二,松井十根等,二战甲级战犯,放在靖国神社。
伤亡:
- 中国:3500万+
- 日本:70万
结局:1945年8月14日下午,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《停战昭书》,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;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“密苏里”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;9月9日,日驻中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,向国民政府上交投降书,并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交出他的随身佩刀,以示向中国缴械投降;10月25日拿回台湾。
31年9月-37年7月的局部抗日
- 九一八事变:31年9月18日,日本关东军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为由占领沈阳。之后,东三省沦陷,国耻日。
- 一二八淞沪抗战:32年1月28日-3月3日,日军在1月28日晚,突然向国军十九路军攻击,在蒋光鼐和蔡廷锴的率领下,多次击退日军进击,迫使日军三易主帅。该战持续了近三个月,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,为长期抗战起重大影响。
- 七七事变:37年7月7日,日军一名士兵失踪为由,要求进入宛平城(在卢沟桥东,明崇祯十三年–1640年建成,原名拱北城,现改名为卢沟桥镇;卢沟桥–Lugou Bridge亦作芦沟桥,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)搜索,遭拒后炮轰城和桥,全面侵华开始。
37年7月17日,蒋介石庐山讲话:如果战端一开,那就是地无分南北,年无分老幼,无论何人,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,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。
37年7月-45年9月的全面抗日
三个阶段
- 37年7月-38年10月,战略防御
- 38年10月-43年12月,战略相持
- 44年1月-45年8月,战略进攻
37年12月13日,日军攻陷南京,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。